萍乡市讯(通讯:刘纯德、周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今年以来,萍乡市市政设施运维中心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践行“全周期管理”理念,聚焦老城区城市品质提升重点项目,同步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品质,形成了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提升一片区域的城市更新良好模式,为将萍乡打造成为宜居韧性城市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之路。
打造“魅力城区”
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发展,也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市政设施运维中心聚焦民生需求,大力推进道路桥梁、绿化亮化、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公园打造等一批民生建设项目,持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质”。
改造破损路面 消除安全隐患。武功山中大道、楚萍西路、朝阳南路、萍水南路、建设西路作为城区主要干道,长期的交通负荷使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表面凹凸不平且有车辙、沉陷、网裂、坑槽等病害,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自2023年6月起,市政设施运维中心积极做好道路施工改造工作,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4条城区主干道的改造,楚萍西路、朝阳南路、建设西路、武功山中大道的路面修复面积达到106009平方米、井盖修复273处、雨水篦子修复253处、绘制标线10091平方米、侧分带改造1152米、绿化乔木移栽175棵、拆除公交站台6处、老旧路灯更换35套、交通系统多杆合一18套,切实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
提升改造道路 居民出行更便捷。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实施道路改造提升,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为让城市“血脉”更畅通,该中心对朝阳南路主次干道进行了升级,将现有的侧分带进行拆除,改造成沥青路面,增加了车行道的宽度,有效改善通行环境,同时将朝阳南路峡石铁桥下道路宽度窄为9.8米车行道+4.0米人行道,调整为双向4车道,解决了道路交通拥堵、市民出行难问题。
改善基础设施 打造城市风貌。受户外风吹日晒的影响,部分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影响城区面貌,该中心加大设施维修力度及时对损坏设施进行维护修缮,保障各类设施完好,对萍水南路、朝阳南路道路开展修复人行道、更换路侧石、增设人行道、完善暗区照明、更换老化乔木、优化治理行道树遮挡路灯等基础设施维护维修,进一步提升了城区颜值和品质。
老旧房屋换新颜 城区容貌大提升 。老城区年久失修,往往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外立面损坏脱落就是其中之一,为改变沿街房屋外立面老旧斑驳的面貌,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该中心针对萍水南路、南环路沿线外立面脏乱、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进行立面整治,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对外立面进行统一风格的装饰性改造,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切实改善老城区“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解决了民生痛点。
打造家门口“口袋公园”
为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公共活动场所,使市民能够更便捷、更舒适地享受绿色空间,萍乡市市政设施运维中心充分整合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资源,打造了一批群众看得见、用得上,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该中心按照“开门见绿、移步换景、小行见园”为中心原则,结合萍乡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新思路,通过丰富绿植、适量增加地面铺装、增设休闲座椅、凉亭、长廊、运动器材设施等措施,让散落于城市角落里的边角地块华丽转身,成为市民转角就能遇见的“诗和远方”。市政设施运维中心主任周华说到“今年我们一共建设了4个城区口袋公园,”分别是山下路老年大学口袋公园与朝阳南路峡石铁桥口袋公园、萍水南路口袋公园,总改造面积5000多平方米,目前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
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舒适生活空间,萍乡市市政运维中心从惠民利民便民角度出发,积极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萍水南路“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应运而生,通过几轮的设计,在不影响人行道整体规划情况下,利用步道增加硬化铺装、增设休闲座椅、长廊、休闲健身设施等方式,来提升市民家门口的生活品质和人文气息,“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的建成,不仅给市民带来了舒适的休息场所,让人们尽情感受城市的魅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家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如今,更多市民有了这样的感受:“断头路”少了,人行道更平整了,路灯亮灯率高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也多了……如今的萍乡,更文明、美丽、和谐、整洁、有序。
市政设施运维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坚持创建利民、创建惠民,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实现治理一处、巩固一处、提升一处,让创建工作造福百姓,让文明深入人心,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李锡念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