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小区“暖心改造” 打造百姓“幸福家园”

时间:2024/1/8 11:00:31 来源:环时网 阅读:4379

萍乡市讯(通讯:许浩毅)安居乐业是民生大事,回迁安置更关系民生福祉。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源区以增进百姓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通过改造提升、完善辖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构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干净整洁的绿化草坪,宽敞崭新的路面,整齐规划的停车位,各种各样的文体设施……冬日清晨,家住韶山西路安置区的居民刘阿姨手拎新鲜蔬菜,与正在休闲椅上晒太阳的邻居热情唠嗑,幸福溢于言表。

安置小区“暖心改造” 打造百姓“幸福家园”

“我们这个小区建的时间比较久,配套设施不太完善,尤其是污水管道和电路系统都比较老旧,路面坑坑洼洼的,看起来很不舒服。现在路灯装上了,休闲娱乐场地更多了,冬天还能坐在楼下晒晒太阳,在这住得很舒服。”说起小区的变化,刘阿姨竖起了大拇指。

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活,韶山西路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正是安源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生动缩影。过去,无论是破损的基础设施还是老旧的房相,安置区这些被堵塞的“毛细血管”,都让居民们叫苦不迭。按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安排,安源区从精准解决百姓所需所盼所急入手,持续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对安置区、棚户区等进行补偿式的更新、小而美的改造,让人们更好地“诗意栖居”。

“在韶山西路安置区改造启动之初,我们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查和民意调查,对安置小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体检’。”安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民意调查结果,最终对安置区进行了雨污管网铺设、道路沥青铺设、绿化改造、弱电、亮化、卫生设施器材铺设等方面改造,为搬迁群众创造美丽宜居的生活条件。

安置小区“暖心改造” 打造百姓“幸福家园”

安置区改造不是大拆大建、“大动干戈”,也不是涂漆刷墙做“面子”,而是要通过一项项改造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让安置区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五陂镇册雷村安置区的提质改造也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寒风凛冽的冬天,从农村老屋搬到册雷村安置区的居民李先生照旧早起遛弯儿。行走在小区的小道上,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李先生发出由衷赞许:“以前总是羡慕别人在家门口就能散散步、聊聊天,现在不仅楼道干净了,小区绿化也更漂亮了,走在路上还能看见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维护环境,看着小区配套越来越完善,我感到很幸福。”李先生说,他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到小区楼下溜达溜达,跟邻居们坐在一起唠唠家长里短。

据了解,五陂镇册雷村在完善排水、供水、道路、供电、照明、弱电、环境治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及网格员还上门入户,广泛征集居民生活中亟须解决的小心愿、小问题,通过统一的规划布局,使安置区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同时加强停车疏导,减少改造期间对居民影响,切实实现安置房及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顺民意,大大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安置小区“暖心改造” 打造百姓“幸福家园”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解决搬迁群众随迁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看、无人辅导作业等问题,安源区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童心港湾”“你学艺我来教”志愿服务活动,为搬迁儿童提供学习场地和辅导服务,并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公益托管活动,不断拓宽搬迁儿童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如今,漫步在安源,越来越多的安置区实现由“脏乱差”向“齐洁美”的华丽变身,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以改造惠民生,以新颜换民心。今年以来,安源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启动辖区内28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项目,惠及群众8301户,一系列民生暖政敲开“幸福门”,为搬迁群众织起“住有所居”的幸福网。

责编:李锡念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