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时间:2024/3/29 10:46:09 来源:环时网 阅读:1963

萍乡市讯(通讯:何建中)近日,在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一位95岁的老人给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原来这位刚刚做完屈光白内障手术的老人是一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抗美援朝老兵。

病房中
一堂穿越时空的特殊“党课”

来自上栗县的黄光球老人,人如其名,一生向光而行。1949年,他光荣加入解放军四十八军五十三师炮兵连。195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在上甘岭打仗的时候,炮火连天,山摇地动。敌人的飞机丢了一颗炮弹,落在了我不远的地方,烧了我的头发,炸伤了我的肩背,轻伤不下火线,打完喀秋莎炮弹连射后,必须快速转移炮兵重地……”讲起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黄老十分激动。1952年10月14日,朝鲜战争中的最为惨烈的大战,在上甘岭爆发。仅仅上甘岭战役爆发的那天,美军就直接给上甘岭阵地打了30余万发炮弹,投放炸弹超过500吨,狂轰乱炸之下,整个上甘岭战场彻底被硝烟弥漫。作为当年20多岁的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只是对于能上战场保家卫国,他特别兴奋和高兴。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黄老朴素的讲述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为黄老做术前检查的医院眼科首席专家何建中教授肃然起敬,他握着黄老的手说:“我们要向您致敬!向抗美援朝老兵致敬!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帮您找回光明。”

“曾经您为我们拼过命
如今排除万难也定要护您健康”

    在检查中发现,黄老的视力已经下降明显,有严重的白内障。据家属说,去年,黄老在家摔了好几跤,子女一开始以为他是腿脚不好,没想到是眼睛看不清。“我想看新闻联播,但是我看什么都雾蒙蒙的。”一向爽朗的黄老声音出现了哽咽。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超高龄合并多个基础疾病……在多家医院,都得到同样的答复“不建议手术。”为满足老人的心愿,一家人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因为他们听说这里有很多高龄老人重获了光明。

经过何建中教授的全面评估,黄老的眼部情况符合手术指标,但老人有多个基础性疾病,尤其是有心房纤颤史,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难题。“这么大年纪手术,心脏、循环方面的风险很大,术前心衰指标也偏高。”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办法也要想到办法。这是一位为祖国拼过命的老人,我们一定要守护老人的健康!”何建中说。为此,眼科组织了多次综合评估,包括心血管内科、手术麻醉科等科室专家参与,最终制定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精心准备着。

手术台上

一场与心率赛跑的“追光”手术

“老人家,请放松,几分钟就好了。”在何建中教授的带领下,一场“特殊”的屈光白内障手术开始了。然而,在手术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道难题摆在了何建中教授的面前,而他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决策。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眼科手术有一个独有的风险,那就是眼心反射。所谓眼心反射,就是指在摘除、受压或眼肌牵拉时,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律失常、脉搏变慢,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心跳停止。

而黄老在手术中就出现了超敏眼心反射。只要手术镊子一接触眼球,老人心率就立刻下降至40左右,镊子一松,心率又回到50多,留给手术医生操作的时间不多,每次不超过十秒钟,这是一场精准手术速度与心率的赛跑!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随时跟我报告心率。”接到主刀指令后,手术护士凝视着心电监护仪。大家都知道手术难度极大,稍不留神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手术团队都屏息着,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只听到术者娴熟的操作声。

“好了,老人家,手术很成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都放下来。黄老缓缓地走下手术台,向着医护人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术后第二天,老人的视力就恢复到了0.6。何建中教授仔细查看后,高兴地告诉老人:“手术非常成功,目前角膜还有轻微的水肿,明天的视力还会更好!”同时嘱咐老人,术后只需注意不要揉搓眼睛,不要进水,按医嘱点一段时间眼药水即可。终于,黄老不仅能看电视新闻,日常读书看报也难不倒他老人家了。

为“最可爱的人”守护光明

再次向抗美援朝老兵致敬!前辈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后辈定当永远铭记!始终以英雄的精神为鼓舞,不断在医学道路上披荆斩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责编:李锡念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