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讯(通讯 黄建阳)南岭五枚庵,亦称伽蓝庵,即闻名遐迩的南少林五枚庵,成为全球咏春拳发源地朝拜圣地,今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大洋乡南岭村,离今福清南少林寺约2公里之遥。伽蓝在佛教中最初指的是僧众共住的园林,随着佛教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寺庵的代称。该庵遗址一直被当地民众称之为"伽蓝",同时在今高德地图上标注的位置紧邻嵩山及少林院。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刘克庄(莆籍)在《诚少林 日九座》文中有"邑(应指刘克庄当时所在的县)之嵩山少林"之载;同时在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2《惟友庵》载:"翁陂山分二支,其一为东岭,子常卜生坟焉:其一为南岭,郭墓(据考证为今"龙公墓")相攸矣"。据古籍记载,伽蓝庵即今五枚庵,起源于唐朝大中年间,约为公元862年,由莆田黄巷的东张翠石院本寂僧倡议建立,沿袭了曹洞宗的法脉,却不幸在明代嘉靖年间遭逢倭患而毁于一旦。
清代时期,得益于当地朱姓与严姓民众的慷慨捐助,庵堂在原址不远处重获新生,距少林院约四里之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清康熙年间,一位来自少林院的独臂朱姓女子(相传明末皇裔朱氏家族之女)在少林院附近的伽蓝庵驻留并最终落发出家,成为庵中的一名比丘尼。时至今日,五枚庵及其周围依旧可见太保庙、太子湾、太子垄、太子桥(这座桥据说见证了明末朱三太子的行踪)、龙公墓、公主墓、旧时的山寨遗迹、以及分别位于崇兴村与可山村的将军坪与将军庙等众多与南少林五枚庵相关联的古迹,这些地点共同构成了咏春拳始祖五枚师太传授武艺的圣地。近期,经考古发现五枚庵遗址上有古砖瓦、药碾、石磨、石臼、基石、练功石锁、白龙鱼服古石柱、龙井圈和大口马槽等珍贵文物。
责编: 欧文秀 审核: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