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主题教育“加法题”
作者系:陕西省府谷县委组织部 王芳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开展八项规定精神主题教育,既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党员干部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关键举措。如何让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窃以为关键就在于做好学与思、查与省、改与干这三道“加法题”,以系统思维推动理论学习、问题检视、整改落实有机融合,不断锤炼党性,净化作风,砥砺担当,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铁规矩、硬杠杠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准则。
做好“学+思=静”的加法题,以“一往无前不知倦”的精神推动主题教育求实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理论学习永无止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八项规定精神主题教育指明了根本方向。做好“学+思=静”这道加法题,就是要通过持续深入的理论学习,达到思想澄明、信念坚定的境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在“集中学+分散学”“线下学+云端学”的多元模式中,原原本本读、逐字逐句悟,让理论学习真正成为锤炼党性的"熔炉"、校准思想的“指南针”。要善于运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将学习过程转化为修好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的生动实践,在常学常新中补足精神之钙,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特别要带着思考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时时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检视自身,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转化为“不能腐”的制度意识,转化为“不敢腐”的行动自觉,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
做好“查+省=净”的加法题,以“一以贯之不松垮”的定力推动主题教育增成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风肃纪没有休止符。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遏制“会所中的歪风”,从狠刹“节日里的腐败”到破除“形式主义的顽疾”,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党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问题,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顽瘴痼疾。做好“查+省=净”这道加法题,就是要以“一篙不可放缓”的韧劲,将问题查摆与自我省思紧密结合,实现作风建设的持续净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把每一次对照检查都当作政治体检,把每一个问题整改都视为党性锤炼。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充分运用典型案例“活教材”,通过以案说纪、以案示警,让纪律之剑高悬、廉洁警钟长鸣。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通过纪检监察“显微镜”、调查研究“放大镜”、群众反映“多棱镜”,全方位检视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作风上的积弊陋习,做到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真正把病灶找准、把根源挖深。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深化问题查摆和整改落实,才能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铁规矩、硬杠杠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芒。
做好“改+干=进”的加法题,以“一如既往守初心”的作风推动主题教育谋长效。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改+干=进”这道加法题,就是要将问题整改的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以“为民初心永不改”的坚定执着推动主题教育成果长效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深刻道理,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政治自觉,外化为实干担当。在整改落实上,要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回头看”闭环机制,对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对顽瘴痼疾彻底整改,确保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罢休。在实干为民上,要厚植“枝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践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诱惑面前稳得住心神,在利益面前守得住底线,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将“整改承诺书”变成“群众满意卷”,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唯有如此,才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常态长效,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谱写作风建设新篇章。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