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讯(通讯 袁非)为深入贯彻《蚌埠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切实提升公众急救意识与实操能力,9月19日,五河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在青年圩广场举办“急救知识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创新采用“法规宣贯+技能实训”双线并行模式,为现场市民带来了一场兼具实用性与指导性的生命安全守护课。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围绕公民参与院前急救的权利与责任向群众开展《条例》核心内容解读与日常急救知识普及,尤其对《条例》中“鼓励公民帮助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可在指挥调度人员指导下或根据现场情况开展紧急救助”等条款进行了重点解读,强调“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患者损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帮助市民清晰界定急救行为的法律边界,消除“不敢救”的顾虑,充分传递急救行为的社会价值。
在急救技能演示环节,工作人员以“心肺复苏”为核心培训内容,通过模拟人教具进行全流程实操演示。“双臂保持垂直于患者胸部,按压深度需达5-6厘米,按压频率稳定在100-120次/分钟!”工作人员一边讲解关键操作标准,一边手把手指导市民练习,针对按压角度、呼吸配合等常见问题逐一纠正,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规范操作要领。不少市民特意用手机录制操作细节,计划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学习。
此次活动通过“法治科普+技能实操+社会动员”的多维联动模式,成功向公众传递了“敢救、会救、善救”的急救理念,为五河县构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院前急救体系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五河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将持续推动急救资源下沉,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多样化培训形式,让更多“第一目击者”转变为“第一施救者”,为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提供坚实保障。
责编: 欧文秀 审核:刘印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围绕公民参与院前急救的权利与责任向群众开展《条例》核心内容解读与日常急救知识普及,尤其对《条例》中“鼓励公民帮助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可在指挥调度人员指导下或根据现场情况开展紧急救助”等条款进行了重点解读,强调“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患者损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帮助市民清晰界定急救行为的法律边界,消除“不敢救”的顾虑,充分传递急救行为的社会价值。

此次活动通过“法治科普+技能实操+社会动员”的多维联动模式,成功向公众传递了“敢救、会救、善救”的急救理念,为五河县构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院前急救体系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五河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将持续推动急救资源下沉,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多样化培训形式,让更多“第一目击者”转变为“第一施救者”,为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提供坚实保障。
责编: 欧文秀 审核:刘印